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襄麦冬能否再现当年辉煌

    信息发布者:csy520240
    2017-05-03 20:51:17    来源:襄阳日报   转载

            襄城区欧庙镇麦冬又称襄麦冬,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镇常年种植麦冬的面积为2万亩左右,年产6000多吨,曾占全国麦冬产量的60%以上,享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如今,这种当地名产的市场份额却急剧下滑。

      种麦冬带来好处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庙镇开始种植麦冬;1996年,该镇成立了麦冬行业协会;2009年,该镇已开发麦冬茶、麦冬酒、麦冬片、抽芯麦冬等麦冬系列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麦冬产品的年产值1亿多元。“过去,我们镇的孩子吃饭、穿衣、上学、长大娶媳妇,都是靠麦冬收入来支撑的。麦冬,是著名的中药材。襄麦冬,是襄阳的特产。”欧庙镇副镇长陈建锋介绍,该镇位于汉江西岸,长期受江水冲刷形成了丰富的砂土,这种砂土不仅保湿性、通透性强,而且富含有机质,加上日照充分、雨量适中,特别适合麦冬生长。

      种麦冬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4月17日,“八一农场”68岁的孙天仁正在地里挖麦冬,几钉耙下去,一株麦冬便挖了出来。他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今年种了20亩麦冬,除了每亩1万元的果实销售之外,把不产果的秧子以每亩5000元的价格进行二次销售,这样仅种麦冬一季就能收入30万元。”

      发展遭遇困难

      在欧庙镇,说起现代襄麦冬的种植,不得不提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帮杰。老曹从事麦冬种植近30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土专家”。2007年,他与老伴牵头成立了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10年来,合作社定期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来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并推行标准化种植,不仅提高了麦冬的产量,而且增强了竞争力。如今,欧庙镇的麦冬种植户已发展到8000多户,种植面积15000亩,每年为农民增收720多万元。2011年,襄麦冬的产值达16亿元。

      当年,曹帮杰充满信心。他心想:一定要让襄麦冬直接出口欧美,将麦冬产业做大。然而到2015年,当地的麦冬产值却降至10亿元。

      曹帮杰告诉记者:“欧庙镇10多万人,几乎每户都种麦冬,麦冬是大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家家种麦冬,但是收入却各不同。由于操作不规范,许多出口产品常常被打回来,卖不出价钱。”

      眼下,老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拓展研发,花四五年时间,把襄麦冬打造成100亿元的大产业。

      市场潜力待挖掘

      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襄麦冬亩产量持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种苗退化、滥用农药化肥。大部分农户对麦冬自行烘干,在烘干及保存的时候使用硫黄,导致襄麦冬含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襄麦冬作为保健食品和饮品的市场巨大,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襄麦冬产业始终无法得到深层次的开发,襄麦冬深加工受到严重的制约。

      当下,建立襄麦冬产业基金、提高襄麦冬科研开发能力、提高襄麦冬产品附加值以及建立标准化的中药材市场已成为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开发襄麦冬的当务之急。

      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实行襄麦冬种植奖励政策,增强农民种植麦冬的积极性,稳步推进襄麦冬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确保襄麦冬产量、品质稳步提升;二是引进成熟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包括中药材生产加工线),提高襄麦冬生产加工水平;三是加大襄麦冬的科研开发力度,提高麦冬加工的机械化水平,使襄麦冬产品多样化、专业化;四是建立标准化的中药材市场,规范襄麦冬销售市场,使襄麦冬市场化、国际化。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